毕业论文范文-关于巴中市红色精神传承情况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9 点击率:0
在新中国60华诞之际,在现代化建设取得伟大成就的今天,回首中华民族一路走来,无不闪耀着革命先烈、民族英灵的红色精神。正是这种精神,引领无数英烈前赴后继、流血牺牲,指引中华儿女艰苦奋斗、开拓未来。我的家乡,四川省巴中市,曾经是中国第二大苏区——川陕苏区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的中心。这里是红军的故里,这里诞生了伟大的红军精神。在中国新纪元的今天,这种精神呈现出怎样的面貌;在经济建设的今天,这种精神得以怎样的面貌传承?带着这些问题,我开展了这次调研,同时深入了解红色精神在过往的60年给家乡带来的巨大变化。
一、社会调研过程简述
1.调研的目的、意义、取样方式及具体样本
当年的战争硝烟已经散去,但和平发展的天空并非晴空万里。经历1997年的特大洪灾,2004年的禽流感,2008年的雪灾、地震和金融危机,2009年的新疆7.15事件。无论是过去、现在和将来,在进行物质建设的同时也时刻考验着我们的精神力量,中华民族时刻需要一种坚忍不拔的精神激励我们坚毅前行。
在和平年代的今天,我们除了铭记历史、歌颂历史,更应该把这种无数英烈所留下的红色精神以融入时代的方式传承下去,把这种国魂汲取为个人精神,为己所用,与时俱进。
我的爷爷曾经是人民志愿军,参加过抗美援朝,获得过特等功;我的父亲曾经是解放军,参加过越南保卫战,获得过三等功。通过我爷爷这一代人(70岁以上)、我父亲这一代人(40~60多岁)、我这一代的人(20~30多岁)、现在的青少年(10~20岁)四个年龄段的人的访谈,了解经历不同时代浪潮的人对红色精神的理解;通过对相同年龄段不同环境(学历、贫富、职业)下的人对红色精神态度的对比,表现出红色精神所呈现的不同面貌;通过实地观察、个人生活经历及信息的收集,透视出红色精神的传承情况,展现家乡的巨大变化。
2.调研过程
此次调研为期两周,8月6日到8日为准备工作,内容包括上网搜集资料、购买借阅报刊、确定访问对象、准备访谈内容、了解川陕革命根据地历史和理解红色精神内涵等。8月9日到15日,对访谈对象分情况采用电话、QQ或亲自拜访的方式。8月16日到19日,整理资料,统计数据,分析现象并完成论文。
3.调研所获资料
(1)访谈记录资料
此次访谈共20人,四个年龄段分别5人。由于文化层次不同,从中选取了个别代表性的访谈记录,或将其整合。整理如下:
老一辈的军人说:“在艰苦的战斗征途中,面对敌人,我们之所以舍生忘死,面对恶劣环境,我们之所以不屈不挠,就是因为有革命的信仰在支撑着我们,就是因为我们红军有一种坚忍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
53岁的农民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以前不敢奢望什么,只求糊口,过着简单而辛苦的生活,但现在却想越来越好。农民苦,农民工苦,但为了让生活更好些,这些苦不算什么。我们相信党和政府,会给我们带来文化,会带来更加美好的生活。”
30岁的政府公职人员说:“学习红色精神,就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直接、现实的利益问题。”
27岁的已经工作的人说:“继承和发扬红色精神,就要培养继承艰苦奋斗的品质,扎扎实实工作,为自己的目标任劳任怨。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
大学生说:“继承和发扬红色精神,就要紧跟时代发展,不断加强学习,增强创新勇气,提高创新能力,把创新的精神体现到自己的岗位上,把自己的价值充分体现出来。”
小学生说:“红色精神是像课本里学习过的英雄人物黄继光、董存瑞、雷锋、焦裕禄那样无私奉献的精神,我们要以英雄人物为榜样,做祖国需要的人。”
(2)查阅获取资料
红色精神:“军民团结、艰苦奋斗、粉碎围剿”的井冈山精神,“爬雪山、过草地、不怕艰难险恶”的长征精神,“发展经济、保障供给、抵抗封锁”的南泥湾精神,“改变作风、提高素质、开展大生产”的延安精神,“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的西柏坡精神,“自力更生、团结协作、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干一行、爱一行、憎爱分明、忠于人民忠于党、奉献生命”的雷锋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勇攀科学高峰”的两弹一星精神,以及改革开放、抗击非典、载人航天、抗洪抗震的时代精神。
作为川陕苏区中心,当年巴中参加红军革命的就达12万人,刘伯坚等4万英烈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从川陕苏区到共和国的征程,走出了27位共和国的代将军,走出了晏阳初等“十大革命性伟人”。这里诞生了“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的“巴山红军精神”。 现建有全国大的红军烈士陵园和邓小平、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笔题词的“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川陕苏区将帅碑林”、“刘伯坚烈士纪念碑”、“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等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市现存有红军石刻标语1万余处,成为全国大规模的石刻标语群。
巴中地理位置不好,但在过去60年的建设中,一直秉承红色精神艰苦奋斗。现建有4个、3个省级森林公园,1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巴州区恩阳镇荣获“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殊荣。巴中南龛古窟,是全国十大石窟之一。矿产资源霞石居全国前5名;银耳、香菇、银杏、生漆、杜仲、黄柏、厚朴等畅销36个国家和地区,林下蕨菜、山露菜等已批量出口日本、新加坡等国。南江翡翠米、黄羊、金银花,通江茶叶、银耳,巴中川明参等,都是巴中的标志性特产。通江县更被誉为“中国银耳之乡”。
4.数据分析
我一共访问了20人,其中70岁左右的人中,军人1位,农民2位,工人2位。虽然他们的文化程度、职业、经济状况各不相同,但却有相近的思想。他们拥护中国共产党,满足于今天的幸福生活,保持着勤俭节约的作风,对于现在的孩子们,他们说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好好学习,常常说的是“想当年红军长征有多苦,挖树根、吃树皮、煮皮带……”。
40、50岁左右的人,他们说自己生在红旗下,长在红旗下。他们经历了文化大革命,遇到了三年自然灾荒,经历了改革开放的大浪潮,很多人不止干过一份职业,是“摸着石头过河”。他们很敬业、肯吃苦、有很强的责任感。对于红色精神,体会多的就是艰苦奋斗。常常教育们这一代要忆苦思甜。
我们这一代,有像李想、戴志康这些成功的创业家,但也出现了月光族、啃老族、失业大军这样的社会现象。在我们的成长历程中,除了吸取前辈的优良传统外,表现个人魅力和特点也是我们想在社会上展现的一个方面。在“你有创业的想法吗”的问题中,被问的5位同学中,有4位表示想过,但都提到没能力、怕风险、没资金。在“你能控制上网时间吗”的问题中,有3位表示能,有2位表示有时不能。在“你认为现在的时代红色精神重要、需要吗”的问题中,5人都表示重要、需要。在“你认为你有红色精神吗”,有一人表示有,其余表示有一点。在“你认为个性与红色精神冲突吗”问题中,只有2人表示不会。在“你会教育你的下一代有这种精神吗”的问题中,5人都表示会。可见,我们大部分都了解这种精神的重要性,但却不知道怎样演变成自身的力量。
二、对所调研问题的理论分析
1.理论概述:红色精神是先烈用汗水、鲜血和生命铸就而成,它饱含着宝贵的品质,为中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也正是这“红色精神”继创了改革开放、抗击非典、载人航天、抗洪抗震的时代精神,实现了人们不同时期的价值取向,他的传承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
2.理论分析:现在,中国正处在历史的十字路口,拜金主义、道德滑坡、理想缺失、贪于享受、害怕吃苦……解决这些问题都需要一种精神支撑。虽然,“红色精神”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但无论如何变化,艰苦奋斗、勇于开拓、勇于奉献、提高素质的精神永远不会过时。在讲究竞争和理性的现代社会,“红色精神”具有跨越时代的精神品质,可以成为新时代的价值走向,具备普世价值的光芒。
3.基本结论:当前,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宣传“红色精神”,可以达到感召、凝聚和净化人心的目的。传承“红色精神”也要与时俱进,当中国在面对新的挑战时,“红色精神”必须被升华后才更符合时代需求,更有利于传承和发扬。我们不能再用因循守旧的方式,强行灌输“红色精神”,那样会使人们因为逆反主旋律的心理,而丧失了对真善美的好感。毕竟,这个时代已经让个体越来越独立,社会的精神整合变得越来越难,未来的核心价值发展方向越来越模糊。但是,我们相信,中国能够重新塑造出共有的精神;中国人能够创造出千年不变的基本价值;我们相信,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催人奋发的“红色精神”肯定是中国价值观的组成部分之一。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1.我们需要深刻理解红色精神的思想内涵和精神实质在时代进步和发展中的意义。多开展活动,多深入交流,多运用于自身。
2.不要让红色精神随着物质生活的充实和外来文化的冲击而渐行渐远,树立红色精神新形象,把进步精神运用、强调起来。
3.要把红色精神运用于学习和工作中,要有保证完成任务的学习精神,要有拒绝网游、奢侈等糖衣炮弹的自制精神。
4.多了解时事,学习辨别不同文化的能力,不要认为所有的传统都是过时的。
通过这次调研,我领悟到一种精神的获得不一定非得经历,而是可以通过学习、演变、运用来实现的,深刻了解了红色精神在新中国成立与建设中所起的巨大作用,及红色精神给个人带来的心灵的升华。铭记过去,传承历史,是一个民族成熟的标志。中华民族的儿女不仅要牢记历史,还要把历史的接力棒手手传递,更要赋予红色精神新的时代意义,让红色精神撒播神州、催人奋进。
建筑环境专业07-1班 潘虹
指导教师:王芳 范红丽
完稿日期:2009年8月20日
以上论文范文是本站就原文内容做的整理,仅供参考,具体内容还请到该校官网查看。
CNKIcheck论文查重网温馨提示:论文写作中可以借助知网查重系统帮助你修改论文,特别是降低重复率这块非常有效果!
.—— END ——.
- 上一篇:上海海洋大学本科学生毕业设计 报告(论文)撰写规范
- 下一篇:怎样撰写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