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文化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发布时间:2019-05-03 点击率:0
[摘 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人们的一切言行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反映了一定的文 化内涵。由于每个社会集团都有自己特定的语言、礼仪、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社会制度、生活方式等,这一切都构成了他们与其他社会集团在文化上的差异,如果忽视了文化差异,就会导致判断失误,交际受阻。认识本国与所学语言国家文化的差异,对于学习外语具有重要意义。CNKIcheck论文查重网提供中国知网查重官方入口服务,所有论文查重系统均来之官网检测,查重报告均支持验证真伪!不论您学习哪个专业,写作什么类型的论文,只要您有文本相似度检测的需求,中国知网查重检测系统总有一个版本适合您。
[关键词]文化教学 初中英语教学
一、为什么要进行文化教学
1、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的障碍
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进一步加深,随着我国加入WTO进程的进一步加快,使得我们的民族和其余各民族越来越多地融合在一起,跨文化交际成为不可缺少的部分。然而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的障碍,我们所面临的问题便是克服文化差异造成的障碍。
2、了解文化知识是学习语言知识的关键
宋飞(1998)曾提出:“ 不懂得文化的模式和准则不可能真正学习语言,不掌握文化背景就不能教好语言。”语言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语言又受文化的影响。中学是语言学习的重要时期,我们的英语教材又是以“ 结构功能法”为编写体系的,也就是说在教学中既注重知识,更要注重能力。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其实质是交际,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语法知识,更要教会如何使用语言。英、汉语言文化差异由语言的民族文化性所决定,我们的听、说、读、写英
语都受到文化差异的影响。所以对于这种文化心理上的差异不应再视而不见,否则必然产生语言教学和文化脱节,使我们的学生缺乏“ 跨文化(Cross Culture)
意识”。美国外语教学专家Winston Brembeck:说过:“采取只知其语言,不懂其文化的教法,是培养语言流利的大傻瓜的好办法。”可见其后果的严重性。
3、文化知识的教学是语言教学的目标
美国外语教学协会( 戚雨村1992)提出的语言能力要求中已经把它列入交际能力的内容。交际能力包括五个方面,即四种语言能力( 听、说、读、写)和文化素养( 社会文化能力)。我们的语言教学终是为交际服务的,因此文化知识的培养是语言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基础教学阶段,让中学生初步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不仅有益于他们用英语进行交际时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导入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还能激发他们的学习英语兴趣培养意识,使他们初步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为将来进一步学习英语和跨文化交际打下良好基础。
二、如何把西方文化常识融入初中英语教学中
1、创设英语文化氛围,引导感受语言文化
我国中学教室大部分格式单一,即前后各有一块黑板,四周为一些名人名言。而英语国家的教室布置则更像个展览会,随处可见学生的作品,于是我借鉴国外的经验。例如:初一时我让学生课外画一些刚学过的电脑、键盘、床、水果等,标上英文单词,并选择一些张贴在教室墙上,这样学生在英语课外也能接触到这些单词,就能够更容易地把这些单词记住。在学了英文字母后,我让学生收集一些与字母有关的缩略词、广告图片,如KFC、NBA、CCTV、TCL等,并把它们展示在教室四周的墙上或橱窗里。这些对初一学生来说,既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又是任务型教学的一个很好的课外延伸,另外,我还给他们取英文名字,以英汉国家文化标志来命名每个小组,课间或午休时间播放一些他们喜爱的流行歌曲,编写英语手抄报等。
2、在词汇教学中引入文化教学
词汇是语言中活跃的部分,词汇教学离不开文化传授,所以在平时教学中要让学生在掌握词汇意义的基础上了解其中的文化知识,这有助于他们对英语词汇的理解和运用。例如:在西方,狗是人们的宠物,人们经常把狗当作家庭中的一员,所以在英语中指代dog的代词常用he或she,而不肯称之为it。在西方文化中dog常含褒义,它象征人类忠实的朋友,还常用来比喻人,如:lucky dog(大亨);clever dog(聪明的人);Love me, love my dog(爱屋及乌);Every dog has his day.(人人皆有得意时)。而国人以前养狗大多是为了看家,其受到的待遇远不如“洋狗”,所以在中国文化中,狗往往使人们联想到令人厌恶的东西,如:“走狗”、“狗腿子”、“狗仗人势”、“狐朋狗友”、“狗改不了吃屎”、“狗眼看人低”、“痛打落水狗”、“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等等。又如“亚州四小龙”在英语中的正确说法是“the four tigers of Asia”,而不是“the four dragons of Asia”,这就是文化背景差异所造成的,在西方国家“龙”是邪恶的象征,认为龙是凶残肆虐的怪物,应予以消灭,而在中国文化中“龙”是象征吉利的动物,中国人称自己为“龙的传人”,汉语中常说家长们“望子成龙”即希望孩子长大后能有所成就,给男孩子起名字也常用“龙”字。
3、从日常用语中渗透文化意识
每一种语言的日常用语都是俗成的,不同的语言在其习惯上的差异是由各种语言自身特有的交际文化模式而决定的。英语和汉语在日常用语中同样存在着差异性,如不了解这种差异性,将会给我们的交际带来障碍。如:中国人在吃饭前后经常用“吃了吗”来打招呼,其实这就是等于英语中的“Hello”或“hi”,但如果照字面译成“Have you eaten yet?”或“Have you had your meal?”外国人听起来就很怪。有一个刚到中国不久的外国留学生,发生过这样的事后,有一次他结结巴巴地用汉语说:“你们为什么老问我吃了饭没有?我有钱。”他以为人们总问他“吃饭了吗?”是因为怕他没钱吃饭,他显然对这问法感到生气。又如汉语中的“上哪儿去啊?”和“到哪儿去啦!”这样招招呼的话,如直译成英语就是“Where are you going?”和“Where have you been?”用这两句英语来招呼,大部分讲英语的人们听了都会不高兴,他们的反应很可能是:“It’s none of your business!”(你管得着吗!)再如当受到赞扬时,西方人一般表示接受,他们会说:“Thank you. I’m glad to hear that.”而按照中国人的文化习俗去回答“Where, where?”或“No, no, not good.”或“Just so-so.”这就很可能产生误解,外国朋友会认为这是对他的鉴赏能力的否定。由此可见,语言在交际中有它的习惯性和使用规则。所以我们在课堂中应重视这种习惯性和使用规则。
4、在阅读教学中加强文化教学
阅读教学是实现多元文化渗透的主要途径,现行的中学英语教材中阅读文章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扩充和渗透,使语言知识和文化背景相结合。例如在学到JEFC Book 3 Unit 8 Merry Christmas时,我课前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收集了一些有关于圣诞节的资料与图片,课堂上结合课文向学生介绍Christmas Day and Jesus Christ及一些相关的文化知识,并把它与学生熟悉的中国文化Spring Festival作对比。同时我还补充介绍了英美国家其他的一些盛大的宗教节日和传统节日。
5、从身势语中体会文化差异
在不同的文化中,身势语的意义并不相同。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语言与文化知识的基础上,对一些非语言行为多加注意。如“nodding the head”(点头)这一身势语在大部分国家中存在着一定的相同性,它都表示“同意”,而尼泊尔人、斯里兰卡人和有些印地安人和爱斯基摩人用点头表示“不”。又如伸出食指和中指,中国人表示“二”,可美国人用来表示“V”(victory胜利)。我们用大拇指和食指表示“八”,而美国人眼里却表示“二”。再如在英语国家,盯着对方看或看得过久都是不合适的。许多外国人到其他国去旅行,因当地人盯着他们看而恼火,很别扭,认为那里的人“无礼”而感到气愤,殊不知在该国是常事,看的人只不过是好奇。因此,要用外语进行有效的交际,在说某种语言时就得了解说话人的手势、动作、举止等所表示的意思。
6、从音乐中感受文化内涵
不同民族,不同时期的音乐都有其独特的民族特性和文化背景,我们可以在让学生欣赏音乐的同时,补充介绍一些风土人情、历史地理帮助他们了解英语国家文化。
实践证明,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能促进学生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采用多种多样的手段,逐步扩展文化知识内容的范围,有意识地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消除文化障碍,提高对中外文化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培养学生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真正具有高素质的外语人才,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宋桂月、金莺《英语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3】陈锡麟《英语成语、谚语趣读》,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胡得钢,《拯救英语病人》,广州外语音像出版社,2002
【4】杭爱萍“中学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培养”《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4年第1期
【5】汪玉玲“文化与词汇”《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4年第7期
来源:少儿科学周刊·教学版 2014年7期
.—— END ——.
- 上一篇:试论本科生学位论文选题的教学引导
- 下一篇:浅谈电工技师毕业论文的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