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文化渗透在高级日语教学中的运用
发布时间:2019-03-14 点击率:0
摘 要:各高校在日语专业中将高级日语定为必修课程。高级日语不同于基础日语、日语笔译、日语阅读等基础课程,是内容全面升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门课程。在高级日语教学中,要将更多的日本文化渗透于课堂教学当中,让学生在学习日语时,注重考虑充盈于语言中的民族的文化思维、文化观念和文化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跨越异文化交流障碍,以更好地掌握地道的日语。CNKIcheck论文查重网提供中国知网查重官方入口服务,所有论文查重系统均来之官网检测,查重报告均支持验证真伪!不论您学习哪个专业,写作什么类型的论文,只要您有文本相似度检测的需求,中国知网查重检测系统总有一个版本适合您。
关键词:高级日语;文化渗透;文化差异;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H36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7)03015403
高级日语是内容全面升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一门日语专业高年级课程。教学方法以及授课方式不同于以往的基础日语、日语笔译、日语阅读等。不能照本宣科、局限于一一对应地讲解课文内容,而是要将更多的日本文化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学生之所以觉得高级日语课程非常难,主要是没有很好地理解与掌握日本文化、社会、经济等与课文的内在联系,只是单纯地翻译课文,其结果自然不尽人意。要提高学生的日语水平,不能只是大量灌输文字和词汇,要将文化作为同等重要的内容来教授。在讲解文字和词汇时,不能只讲其表面意思,要适当融入日本文化知识,强调其文化背景,让学生充分理解并掌握其内在含义。在讲解课文时,不能让学生仅停留在逐句翻译的层面上,要通过课文内容联系当今日本的时事,了解日本的社会与文化。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适当地制造多种语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日语的欲望和积极性。
一、教师备课时对信息的筛选
要想提高高级日语教学的课堂教学质量,就必须做好文化渗透。要把文化渗透良好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首先教师在备课方面要做好充分的准备。针对每一课的内容都要准备大量的相关资料并从中筛选相对应的信息,整理之后再适当地加入到课堂教学中。尤其是当今网络等媒体信息令学生手中的资料越来越丰富,已经打破了教师对资料学习的优先权。针对学生们手中各种各样的信息,教师要帮助分析筛选,做到“去伪存真”,并指导学生如何查找资料。
例如《高级日语》册的第四课“日本众生相”中篇文章是“外食产业”,其中说到“丈夫加班、妻子打工、孩子去上补习班,与家里人分开吃饭,团聚在一起的场合越来越少”[1]。如果单纯地让学生翻译,则是比较容易的,但是让学生解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社会现象,则是比较困难的。这就需要任课教师对课文内容做适当的补充,告诉学生:在20世纪,日本先后遭遇了1980年代后期至1990年代初期的泡沫经济土崩瓦解以及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步入21世纪的日本又遭遇了2008年金融危机,对日本经济乃至整个社会是一个非常严重的打击。20余年,日本经济长期萎靡不振,被称为“中坚企业”的中小企业纷纷破产、倒闭,幸存下来的企业大幅裁员、降薪、不发奖金等,日本的男人们已经不再像80年代之前那样,可以靠自己一个人的收入来支撑一个家庭的所有开销。因此,女性也不得不步入社会、寻找工作,减轻家庭经济负担,而已婚女性多选择打工。丈夫加班、妻子打工,自然没有时间照看孩子。那么接下来文中所提到的“个食时代”与“自己与自己交流(一种文字游戏)”这一社会现象也就顺理成章了。
另外,在课文中又有“据说,因家庭团圆减少,情绪不稳定的儿童也在增加。“饱食时代”,也有因营养失衡而患上糖尿病的孩子”。这段话对于日语专业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在翻译方面是比较容易的。但是如果让学生探究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比较消极的状况时,他们还是不能找到其真正的根源。这需要教师再次进行补充:由于前面已经交代了丈夫加班、妻子打工,因此儿童得到的父母关爱相对较少,这是引起情绪不安稳的原因之一。再者,“校园暴力”等问题也是影响小孩子情绪的重要因素,并且与以前的孩子比较,现在的小孩子不能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虽然后两项在文中没有体现但是作为教师,可以发放相关文献资料,适当地充实课堂内容。在第二句中,小孩子在“饱食时代”却“营养失衡”,并且患上糖尿病,这对整个社会来说难道不是一个巨大的讽刺吗?所以,在文末作者建议“吃饭不可以像服装那样跟着产业制造出来的潮流而发展”。那么,教师可以继续引导学生如何评论这句话,如何理解作者的见解或主张,终导出结论:“吃饭”不是一种产业,而是一种氛围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文化。说“吃饭”是一种氛围,是因为在原文中由于父母都在工作,孩子自己在外吃饭,“吃团圆饭”的机会减少,造成了种种不良反应;作者所希望的是真正的团圆饭。说“吃饭”是一种文化,是因为自古以来民以食为天,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人们对于饮食的要求(食材、器皿、烹饪手法、环境、氛围等)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逐步提高,形成了各国或各地区的饮食文化,这是对于原文理解的一种引申。
从这些现象中,我们可以看出:语言和文化共同存在于一个大的社会背景中,语言、文字、词汇以及表达方式的产生、变化、发展等,受到当时的社会、文化、经济等的影响和制约。学生如果不能理解并掌握这些有效信息,势必会在阅读中产生障碍。
因此,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有时仅仅针对文中的一句话就需要大量地搜集、筛选、分析、整理资料,并对诸多的文化元素进行梳理。然后针对本课内容制订可行的教学计划,假想出学生会犯的错误以及会问的问题并做好处理措施。通过每节课学生们的反馈,不断修改课程法案、充实讲稿内容,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有助于以后的教学。
二、课堂教学中的文化渗透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亚洲近邻、友好往来的历史也颇为悠久,史书上也记载着日本的遣隋使、遣唐使来我国学习文化、政治、经济等,日本文化自古以来受中国文化影响极深。但是中国和日本毕竟是两个国家,有各自的民族文化及特点[2]。迄今为止的日语教学中,文化教学所占比重偏低,很多学校和日语教师将所有精力倾注于语言形式上,误认为只要掌握这一形式便可以在与日本人的交流中畅通无阻,但是事实却并非如此,学生尽管掌握了大量的日语单词及语法,但是交际能力还是很不理想,语言表达比较生硬,要么词不达意。事实证明,要想掌握地道的日语,必须不断地将文化内容渗透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更清晰、更深刻地理解所学的内容。
在高级日语阶段所学的内容不同于基础日语阶段,大部分是达到较高程度的文章,从语言形式与内容上看,属于高层次的。其中的核心部分便是文化。因此,课堂上即便是讲解一个单词,也不同于基础阶段。除了讲解基本意义之外,还要介绍相关的内容,尽量让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该单词的各个方面的知识[3]。例如:日语中“家政婦”一词,相当于中文的“家政”“保姆”的意思,但是同样是做这种工作的,在古代却被称为“下女”,再后来称为“女中”,直至当今的“家政婦”。纵观这个词汇的发展与变化,我们不难看出,它与各个时期的文化特点,人们的思维方式、表达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从而把人分为三六九等,歧视弱势群体时代的“下女”“下人”,到稍微平和一些的“女中”,日本人的表达方式发生了变化。更有趣的是,日语中还有一些模糊表达,当既想表达一种意思,又不想旗帜鲜明地表达时,往往采取委婉含蓄的方法,目的是营造和谐氛围,使人容易接受。这种场合,日本人经常使用外来语。
在课堂教学中,不但要从文化的角度去分析日语的词汇、句子、文章等,还要教给学生一种学习方法,让学生们在学习日语时,注重考虑充盈于语言中的民族的文化思维,文化观念和文化价值。通过对“家政妇”一词的学习,让学生们明白:语言与民族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每个民族的语言及表达方式都有非常突出的特点。明白了这一点,当学生们再遇到身体有残疾的人时,就不会直接用日语称其为“瞎子”“瘸子”等,而是选用“身体不方便”这种尊重对方的称呼。从这个层面去学习和理解日语,才能深刻透彻,用日语表达时,才能恰到好处,标准地道。
从单词过渡到句子乃至文章,同样需要做好文化的导入和渗透。语言教学,越是向中高层发展,语言所负载的“文化”便越突出,因而,我们越发强烈地感觉到高级日语教学中文化渗透的重要性。
在高级日语教学中,教师告诉学生日本人的语言表达习惯的主要特征是以和为贵,不正面顶撞对方,应在充分体谅对方的心情之后,一般多采用委婉、含蓄的表达方式与他人沟通。这种表达方式是广义的修辞手段,形式多种多样,应用极其广泛;“和”文化在大和民族中占有重要地位。日常交往中根據内外关系、上下级关系、有无恩惠关系等,区分使用尊敬语、自谦语、礼貌用语等不同表达,在这里需要向学生们补充的是,在吵架尤其是亲密关系的人们之间,例如夫妻间的吵架时也会使用尊敬语,通过语言疏远对方。另外,在表达自己的见解或主张时,往往先说明理由,再提出主张[4]。例如,在谈话中,推崇“模糊表达”——采用不明确的词语进行交流,而非直截了当地表达——并视这种表达为一种“艺术”,是日语表达中的高境界。谈话的目的与表达形式的差异在各种场景中都可以看到。一般情况下,在日本人之间的交流中,很多时候是不会把要表达的内容说出来,多数情况下只说一半,余下的部分交由对方揣测。尤其是必须要向对方说明但又实在是不方便的时候,更是如此。所以,不论是在文章中,还是在与他人沟通时,一些比较模糊、模棱两可的词汇频繁出现,其作用是给人以宽松的感觉,目的是营造一个和谐的氛围,从而达到“和”文化的要求。如果理解能力不佳,对于说话人特意没有说出来的话题提问的话,会被视为不懂礼貌。不言自明的部分省略不说,以沉默代替,这种交流方式,被称为“以心传心”。这也是学生们在阅读《高级日语》课文内容时头痛的问题,因为在基础日语阶段,所练习的句子多数情况下都是比较完整的,可以通过文字、词汇和语法及时态来分析出短句的意思。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授课中,循序渐进地导入文化元素并辅助相配套的讲解与练习。
除此之外,在文章中或者在日常交流中,还有避免使用判断句或将判断句改为推量句使用的现象,把本来是自己的想法与判断,用客观叙述的方式表达出来,把“我想……;我认为……”说成“一般认为……”,以这种方式使表达的语气温和委婉,避免给对方造成主观武断的印象。在谦让与诚实被视为美德的日本社会中,主张自我的人不受欢迎,人们要读懂对方的内心。诸如此类的表达还有很多,比如“省略表达”“暧昧表达”,等等。这些语言表达上的特点,来源于日本民族的“以和为贵”的理念和重视“情义”的心理。教师在高级日语教学的课堂上,尤其要强调这一点,让学生从中学到许多日语知识以及诸如风土人情、节日、宗教、历史、饮食、艺术等文化知识,在生动的具体情景中,发现与日本国在文化上的差异及其对语言产生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掌握标准、地道的日语。
在高级日语教学中渗透日本文化,首先要从文化差异与语言的关系着眼。文化的载体是语言,两者是互相依存,互相影响,密不可分的统一体。授课时,要注意语言及其所依附的相关文化教育。文化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语言的表达上,词汇是被先触及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异文化领域中,即便是意义相同的词语也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也就是说,一个词语在具有指称意义的同时,还负载着民族文化信息。在中日两国的语言中存在很多所指代的意义相同,但文化伴随意义不同的词汇[5]。例如:“请多保重”作为寒暄用语,在中文中的使用频率很高,晚辈向长辈,下级向上级,甚至同辈人之间,互相探望,聚会后,临分别时常说这句话。但是在日文中或日本人之间使用时,在文化伴随意义上有很大的差别。由此可见,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在日本,只用于探望伤病者的场合。如果按照中文的习惯,在朋友聚会后,临分别时对日本人说“请多保重”,对方会很诧异。会认为我现在很健康,既没生病,也没受伤,为什么要对我说这句话呢?尽管前文所提及的日语翻译成中文,相当于“请多保重”的意思,但是在中国人之间使用和对日本人的表达方式与日本民族以外的人沟通,常常出现这种超出语言本身的文化意义上的冲突,这正是不同文化在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以及观上存在差异的体现。这也再一次证实了在高级日语教学中文化渗透的重要性。
三、结束语
《高级日语》不单单作为一门日语专业高年级的必修课程,而应将其作为一种引导学生理解并融入日本社会、日本文化、日本经济等的一座桥梁。教师备课在资料筛选时,要结合当今日本时事,做到“与时俱进”。在授课时,教师要对日本的文化主要特征做系统的梳理、介绍,通过课文内容联系现实状况,并且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日本风土人情、民族习惯、地理环境等的图片和影片等,让学生们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并一定程度地掌握日本人的民族特性、心理、习惯等,同时也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不同类别的语言词汇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方法。更为重要的一点是,教师要提醒学生不要以中国人的思维去直接推测日本人的思维和行为,要从日本的民族文化元素等多方面综合考虑,才能真正理解日本人的意图。在课堂互动环节中,教师可以就当前课文内容假定几种虚拟语境,让学生以团队形式,将所学习过的知识与技能自由发挥,教师负责点评、指导。课后,教师也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关于日本文化的书籍和读物及影像资料等,从而让学生能够打破异文化障碍,减少与日本人交流中的文化摩擦与冲突,进而全面提高学生们的日语能力。由此可见,文化渗透在高级日语教学中是不可或缺的。
参考文献:
[1]吴侃,村木新次郎.高级日语1[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2]杜双成.日语教学中的中日文化差异[J].神州(下旬刊),2013(15).
[3]史小华.试论基于任务型教学法的《高级日语》教学[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2).
[4]郝夜静.由中日文化差异看异文化理解在日语教学中的必要性[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2(2).
[5]章毅.日本文化因素对日本语言交际的影响[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9(1).
.—— END ——.
- 上一篇:在论文发表过程中提升研究生综合素质
- 下一篇:浅析编辑在论文发表审核中的工作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