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查重资讯 >> 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 >> 知网论文检测样例–科技期刊编辑主体意识不强的表现

知网论文检测样例–科技期刊编辑主体意识不强的表现

发布时间:2017-09-18  点击率:0

知网论文检测样例--科技期刊编辑主体意识不强的表现

2.1 依赖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

作为防范学术不端的防火墙,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AMLC)有效地防止了一些有明显抄袭剽窃、伪造、篡改等论文发表,其方便、快捷、高效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3-4]。目前大部分科技期刊编辑防范学术不端的主体意识不强,将判断学术不端的任务交给检测系统,只要稿件重复率在规定的范围内,稿件就会被认为不存在不端行为,直接送给审稿专家;然而由于检测系统自身的不足[5-6],如数据库数据不完整、语言限制,无法对公式图片表格进行查重等,造成了一定的检测盲区。另一方面,检测系统以文字重复率代替抄袭率[7]作为检测结果,检测效果也不很理想,抄袭率不等同于重复率,特别是一些作者投稿前,利用网络的收费检测系统,如paperpass、维普通达等提前获取检测结果以及一定的修改意见,从而达到大大降低重复率的目的。因此,检测系统只能作为编辑审稿的一个参考工具,而非依据,它提供的数据只是一个参照值。

2. 2 只在初审环节防范学术不端

由于编辑工作的繁冗复杂,编辑精力有限,考虑欠周,认为学术不端行为大都发生在作者科研创作阶段,只在初审环节予以把关。事实上,一些作者为了加快发表速度,同时将稿件投往不同的刊物;一些作者在修改审稿意见为“返修后发表”的稿件[8]时,抄袭他人的研究成果,篡改其中的数据:因此很有必要在发表前进行二次把关。

2.3选择“大同行”审稿专家

随着科技期刊的学科分类越来越细,学科之间相互交叉,遴选合适的审稿专家变得比较困难,因此很多编辑就只选择研究方向在一二级学科相同的审稿专家;然而“大同行”专家的评审意见往往笼统模糊,不能够提出实质性的审稿意见,而“小同行”审稿专家从事类似或者相同的研究,更有可能发现问题,如论文是否有篡改数据、图表等隐性的检测系统无法发现的学术不端行为。

2.4对有学术不端的来稿只做退稿处理

对有学术不端的来稿,仅做退稿处理,没有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也就无法警示震慑不端行为的责任人。根据汪勤俭等[9]的研究结果,84篇存在不端学术行为的退稿,有34篇稿件仍旧发表在其他刊物上。编辑容忍和姑息态度将使得作者的学术不端行为成本为零,学术不端行为也将屡禁不止。

.—— END ——.

相关文章

分类目录

最新发布

热读排行

热门标签

客服在线,微信扫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