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网论文查重样例–意识作为高级主体性形式的演化
发布时间:2017-08-31 点击率:0
本文第四部分讨论的是对应意识科学研究的共时性进路的形而上学的整分论观念,此外,尚有意识科学研究的历时性进路,相对应的是意识形而上学的演化观。泛心论者不必每一个宏观客体皆具有心智。自然主义泛心论的主要工作是围绕聚合物/合成物的区分展开的,这一区分工作本质上蕴涵着对现实性/非现实性(潜在性)(actuality/potentiality)的区分:意识作为主体性的高级形式是潜在性向现实性的实现,当然,它首先来自作为存在的现实存在者。意识的形而上学演化观的基本过程是:现实性(微观现实存在者)→潜在性→现实性(宏观个体)。
怀特海泛心论是目前阐发精微的自然主义泛心论版本。本部分延续结合问题的讨论,介绍怀特海泛心论的结合问题解决方案———演变。一般认为建立了泛心论的个正式形而上学体系单子论(monadology)的莱布尼茨(G.Leibniz),在他所著的《以理性为基础,自然和神恩的原则》(1714)中称:“正如我走在海岸上,海发出的大的喧闹声,我听到来自每个波涛的独特的音响,它们构成整个的音响,但我无法辨别它们彼此的不同。我们混淆(confusion)的知觉是整个宇宙对我们造成的许多印象的结果,这对每个单子也是一样。”瑒瑢怀特海使用“演变”范畴发展了莱布尼茨的“混淆”理论:“这一范畴是机体哲学———作为现实性的原子理论———成功应对一切单子论的宇宙论固有困惑的方法。莱布尼茨在其《单子论》中是以‘混淆的’(confused)知觉论对付同一困难的,但他没有弄清楚这种‘混淆’何以会产生。”瑒瑣
怀特海泛心论作为一种思辨的机体论,它的结论要比我们在第四部分所讨论的要得多。我们只是讨论了一种合理的机体论承认相当一部分有心智的宏观客体必然是机体,而怀特海则提出每一个有心智的微观现实存在者也是一个机体。所以,演变作为从微观存在领域到宏观个体领域的桥梁,是在描述一个“生长、成熟、死亡”的活的机体的心智面。瑒瑤
意识被怀特海看作是一种比较现实性与潜在性的高级感受:“在意识中,现实性作为某种事实过程是与潜在性相结合的,这些潜在性或者表明它是什么和可能不是什么,或者表明它是什么和可能是什么。换言之,如果同肯定和否定这样的确定性无关,就不会有意识。”瑒瑦在I阶段,一系列现实存在者通过因果感受a、a1、a2……,根据各自的人称视角,把自己感受的相应部分“红”客体化(objectify);在II阶段,一系列a感受生成一个概念感受b,b通过一系列x过程把作为部分的客体化产物感受为非现实的/潜在的客体“红”;在III阶段,理智感受c通过对比过程y,对比关于现实存在者的感受与关于非现实的/潜在的客体的感受,这一过程是现实性与非现实性(潜在性)的对比,从而获得关于现实的宏观客体的统一性感受。在后的整合中,我们(在形而上学的意义上)获得了对红色的普通知觉,获得了对红色的现实性的感受。瑒瑧
.—— END ——.